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在线阅读 - 第70章 大汉十三州一部

第70章 大汉十三州一部

    裁军?

    杨彪的这话一出,坐在陛台上的刘辩与何太后都愣了一下,群臣更是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突如其来的裁军,意味着什么,群臣不可能不清楚。

    现在朝廷所拥有的兵马,的确是太多了。

    有的时候,兵多将广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为何?

    因为养不起!

    萧玄的势力,原本盘踞着关中、凉州,部众八万人,在东征董卓的时候,折损了不少。

    但是,随着萧玄大败董卓的西凉军,也收服了不少的敌军将士。

    这前前后后加起来,此时朝廷的步骑已经超过十五万人。

    这是一支十分庞大的军事力量。

    只不过,以朝廷现在的财政能力,是很难养得起的。

    大汉有十三州一部,分别是:司州、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交州。

    司州,即司隶校尉部,算得上是一个州。

    而今萧玄占据着司州、凉州这两个州。

    司州是汉帝国的都城所在地,拥有洛阳和长安两座大城池。

    拥有7郡106邑,户数约为61万户,310万口。

    而凉州拥有12郡98邑,人口为10.8万户,47.7万人。

    从地图上来看,司州和凉州加起来的地盘不小,但是人口并不多。

    尤其是凉州!

    就萧玄自己估算的,自己治下的人口,不到三百六十万。

    当然,不排除一些世家大族趁机藏匿人口,所以这个数据是有点水分的。

    跟大汉的其他几个大州比起来,萧玄所占据的司州、凉州,难免是有些相形见绌的。

    荆州的南阳郡,也就是现在被袁术占据的地盘,人口都超过二百五十万。

    南阳郡也是汉帝国的第一人口大郡。

    而第一人口大州,毫无疑问是益州。

    益州是大汉面积和人口第一大州,有七百二十四万的百姓。

    难怪历史上的蜀汉能以一州之力立足三国……

    这个时候,萧玄有超过十五万的步骑,治下的人口三百六十万左右,相当于二十四个人养一个兵。

    朝臣官吏也有数万人,需要百姓供养。

    可想而知,朝廷现在的压力有多大。

    董卓之乱,也让司州的东部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急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叮!系统任务!】

    【选择一:支持裁军。系统奖励特殊版“玉米种子”一百斤!】

    【选择二:反对裁军。系统奖励人物“王猛”!】

    萧玄的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杨彪在朝堂上提出裁军之后,公卿百官都选择三缄其口,默不作声。

    就连荀彧、房玄龄、刘伯温、贾诩这些人都选择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河南尹王允跟着出列道:“陛下、太后,臣以为司空大人所言极是。”

    “朝廷已经无力养活那么多的兵马,若不裁撤一部分,恐怕无以为继,会引发动乱。”

    “臣附议!”

    出于一片公心的尚书令荀彧,旋即站起身,朝着陛台上的刘辩与何太后行礼道:“陛下、太后,自古以来,穷兵黩武都没有好下场。”

    “以司隶、凉州之力,无法供养这么多的兵马。”

    “不过,臣以为,裁军,裁多少人,如何裁撤,还有待商榷。”

    “若一个不慎,极有可能引发营啸,甚至是兵变!”

    闻言,陛台上的何太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她当然是赞成裁军的,因为在萧玄此时的兵马,有一半以上原来都是西凉军,是董卓的部众。

    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何不趁此机会改编一下?

    “太尉大人,关于裁军之请,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何太后将探询的目光,放在了萧玄身上。

    闻言,萧玄沉思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太后,臣以为,朝廷裁军之事,可!”

    “臣之意,朝廷现在还应该精兵简政,恢复民生。”

    “十五万人的部众,可以裁撤五万人,只保留十万步骑即可。”

    萧玄的一贯作风,就是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勇在于谋。

    十万人的军队,已经足够萧玄用来镇守司隶、凉州,并且去消灭各个州郡的割据势力。

    “这……”

    不料,萧玄的此言一出,顿时满座皆惊。

    公卿百官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很是不可置信。

    萧玄竟然是支持裁军的,而且是一口气裁撤掉五万人的士卒?

    “不妥!”

    杨彪连忙说道:“太尉大人,这骤然裁撤五万士兵,恐怕会引发动乱。”

    “依我看,应该一步一步来,在裁军的事情上,不可操之过急。”

    听到这话,王允也是跟着道:“不错。军中鱼龙混杂,有一些将士桀骜不驯,首鼠两端!”

    “恐怕朝廷骤然裁撤他们,那些将士会逃奔到别的州郡,或者是干脆落草为寇,危害一方。”

    显然,公卿百官对于萧玄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认同。

    但,萧玄只是轻笑一声道:“杨司空、王大人,你们怕是误会我的意思了。”

    “从军中裁撤下来的五万士卒,朝廷不会返回原籍,或者让其就地解散,自谋生路。”

    “我的意思是,将裁撤下来的士卒,全部充当屯田士兵,在各个郡县实行屯田制度。”

    “屯……屯田?”

    群臣都愣了一下。

    荀彧第一个反应过来,不禁眼前一亮。

    “太尉大人所说的屯田制度,可是孝武帝时期的徙民实边之制?”

    “正是。”

    萧玄缓声道:“我的主张,是效仿昔日的徙民实边之制,建立一个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屯田制。”

    “可以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朝廷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

    “由朝廷负责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朝廷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屯田制,可分为军屯与民屯两种。”

    “民屯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民屯的收成与朝廷分成。使用官牛者,官民对分,使用私牛者,官四民六。”

    “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军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必要时参加民屯的劳力同样需执戈对敌!”迷惘的小羊羔的开局拯救貂蝉何太后,三国大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