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言情小说 - 七零:高冷男知青处心积虑想娶我在线阅读 - 第4章 娘气小子竟然是个女的

第4章 娘气小子竟然是个女的

    程颂宁反应了一下才知道大娘叫自己。

    “大娘,你说我腰上的这两个?”

    大娘点点头,

    大概是见程颂宁年纪小,跟程颂宁要的时候,脸上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仿佛是家里长辈见到子侄辈犯错了随口教育几句。

    程颂宁腰上有两个葫芦,一个体型大一些,把另一个挡住了。

    大一点的装的是水,小的那个里面装的是程外公生前泡的药酒。

    抹在身上能防蚊虫的。

    “不好意思,大娘,这俩葫芦我都不能给。”

    被程颂宁拒绝,老大娘不乐意了。

    “欧呦,小同志,就两个葫芦,分大娘一个怎么了。”

    李晓萍不满刚才程颂宁没有分大娘吃的,

    也在旁边帮腔。

    “就是,小同志,大娘自己坐火车没带水,你分她一个葫芦怎么了,你怎么一点团结友爱的心都没有?”

    程颂宁一听这话,眼睛立马瞪了起来,

    这是什么年代,一个不团结不友爱的帽子扣下了,影响很严重的。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没有团结友爱了?这两个葫芦一个装的是水,一个是我外公泡的药酒,你让我给她哪一个?”

    程颂宁说话的音色奶奶的,语气很冲,听起来却没什么震慑力。

    好在她眼睛够大,瞪起来也能震慑住李晓萍。

    聂怀远从报纸后瞄了程颂宁一眼,小家伙看着没什么架子,性子倒是个不受气的。

    李晓萍气弱,身子往后缩了缩,

    “你葫芦装着酒,你也没说啊。”

    虽然都是火车上认识的,但李爱红先认识的程颂宁,

    加上她看李晓萍不顺眼,自然护着自己看顺眼的那个。

    “呦,你是什么大官啊,她带什么东西还要和你说说?”

    李晓萍被李爱红大帽子扣下来吓得不轻,脸涨的通红。

    “你别乱说话,我就是帮大娘说句话,什么大官不大官的。”

    两人快吵起来了,争吵源头的老大娘来当和事佬。

    “哎呀,小姑娘们,别吵了,俺没事,等下了车就能找口水喝了。”

    李晓萍看着老大娘,

    “大娘,你不是说你还要坐六七个小时的火车吗。不喝水怎么行啊。”

    程颂宁手里摸着葫芦,看着李晓萍,轻飘飘的来了一句。

    “你高风亮节,你把你水壶借给大娘用好了。反正你们顺路。”

    “你,”

    这次轮到李晓萍瞪眼了。

    大娘身上穿的就邋里邋遢,就别说注意什么口腔卫生了。

    一张口能臭出二里地。

    蛋糕屑还在嘴角沾着。

    看着老大娘眼巴巴的看着,李晓萍一口气哽在喉咙处。

    给她不愿意,不给又不行。

    “给就给,有什么大不了的。”

    说完,李晓萍翻身从自己包里找大搪瓷茶缸,

    包的拉链一拉开,大娘眼尖瞄到了李晓萍包里的红糖。

    “姑娘,俺有点头晕,你能在水里加点红糖吗?”

    李晓萍:......

    看着李晓萍干瞪眼的样子,程颂宁暗暗偷笑,

    帮人不看实际情况,拿着别人的东西当好人,也不看她是不是个软柿子。

    啧,做人可不能太何悯鸿啊。

    ........

    李晓萍给老大娘的水缸里加了些红糖块,本想就加一点的,大娘眼睛多尖啊,自己动手,又往茶缸里加了一大块,疼的李晓萍心里直抽抽。

    大娘拿着李晓萍帮她泡好的红糖水,一个劲的说李晓萍的好话。

    什么乐于助人啊,心地善良啊,

    打定主意好话说到尽,便宜占到底。

    李晓萍还是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被两句好话哄几句有些飘飘然。

    可等她看到大娘抱着茶缸嘴转着圈喝红糖水时,她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年头没有洗洁精,餐具上的油污很难去除,茶缸被老太太这么喝了一圈,上面早就沾染到了大娘的味道。

    要不是茶缸是需要用票换的金贵玩意,程颂宁估计这茶缸早就被李晓萍扔了。

    后来到了上牙榙村,这茶缸就再没见李晓萍用过。

    这和扔了也差不到哪儿去了。

    ......

    李爱红在程颂宁的上一站下了车,走到时候对着程颂宁依依不舍。

    又是要联系方式,又是叮嘱程颂宁照顾好自己。

    比亲姐还姐。

    当着大娘和李晓萍的面,她还拿了两张油饼给程颂宁。

    程颂宁心里微微发烫,

    原来这是个世界上还是有善意的人在的。

    程颂宁没太多时间感慨。

    四十分钟后,车到辽省,她也要下车了。

    程颂宁、聂怀远、李晓萍他们三个人要去一个地方。

    因为借工具喝水的事,李晓萍单方面和程颂宁闹掰了。

    闹掰更好,程颂宁也不介意,她对这种没长大的圣母心娇小姐也伺候不来。

    程颂宁在准备下车时,亲眼看到老大娘拿出干粮开始啃。

    这事她就不跟李晓萍说了。

    ......

    火车转汽车,汽车转驴车,

    一路车马劳顿,颠颠簸簸,程颂宁几人终于来到了上牙榙村。

    除了他们三个之外,今天还有别的地方的知青一起来,五男二女,加上他们,这次一共是10个新知青。

    驴车是老村长赶着去的,

    程颂宁瞧着驴的肚子带着崽儿,没敢上驴车坐,就把一些重的铺盖卷放到了板车上。

    等到了上牙榙村,程颂宁暗暗深呼吸了两下。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村子就是她为了8-9年要生活的地方。

    ......

    老村长赶了一天车,人累了,早早的回去歇息。

    是上牙榙村的大队长田有福带着他们去的知青点。

    支援建设初期,国家从上到下都很重视这件事,村里为了远道而来的知青盖了大通铺的知青点新房。

    在村里眼里,这房子是不错的,

    可在那些在城里住惯了的人眼里,知青点的住处就很寒酸了。

    就是从古代穿越来的聂怀远,对他的新住处也不满意。

    他不明白千百年来,人类是怎么发展的,未来社会的居住条件还是这么寒酸。

    知青点的院子很大,在程颂宁之前已经住进去一批知青了。

    “女娃娃住东边,男娃娃住西边。你们放行李去吧。”

    听大队长指完住处,程颂宁抱着自己的铺盖卷就往东边走。

    李晓萍伸手拦住她,

    “哎,你干嘛,这是女同志住的地方。怎么,仗着年纪小,你想耍流氓啊。”

    程颂宁微微扬起下颌,身高不够,但多年习武的气势尤深。

    她冷冷的看着李晓萍,

    “眼睛不好就去看看,这么大的人了,别连男女都分不清。”

    “你是.....女的?”

    李晓萍惊讶的合不拢嘴,

    旁边的大队长老知青还有新来的那几位脸上有些惊讶。

    从进门做完自我介绍后,程颂宁就一直没吭声。

    他们还以为程颂宁是个男孩子呢。

    旁边的聂怀远心里也是意外。

    想不到一起坐车的小猫儿,竟然是个女的。

    05初到:知青点的二三事

    程颂宁没管别人是怎么想的,知青点四间房,老知青已经占去一部分了。

    她抱着行李进来,就是想在剩下的铺位找个好位置。

    靠窗的位置就不选了,辽省冬天冷,靠窗容易透风。

    对着门的位置也不选,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有个手松的没关门,屋里什么东西都看见了。

    选来选去,程颂宁选了最靠里面的位置,虽然通风差点,但够私密,也够安静。

    程颂宁开始收拾铺位了,李晓萍也拎着自己的大包进来,

    看着程颂宁选的位置,嘲笑似的撇撇嘴,

    里面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的,

    要她选就选靠窗的位置,

    够敞亮,还能通风呢。

    除了程颂宁和李晓萍外,今天还来了两个女知青,一个叫刘素素,一个叫张新莲。

    刘素素个子中等,面庞微圆,脸上一直带着笑,看起来是个和善人。

    张新莲个子很高,人也很瘦,眉头皱着,一副不展颜的样子,和刘素素相反,这人从进上牙榙村就没笑过。

    女生住处的通铺很大,最够睡七八个人,她们现在就四个,安排起来很宽裕。

    李晓萍不喜欢苦瓜脸的张新莲,拉着刘素素,让她睡在自己旁边。

    程颂宁对谁睡在自己旁边无所谓,

    她睡得深,除非是很大很尖锐的声音,才叫的动她。

    不过,程颂宁睡觉的时候,别轻易的近她身,习武之人都带本能反应,

    睡得时候要是拍一下,她直接一侧身把人锁死在怀里。

    为此,当年某人和程颂宁结婚后,蜜月期流了不少辛酸泪,痛并快乐着。

    ......

    收拾完行李后,几个新来的知青面色不太好。

    当时上火车的时候,他们喊着支援建设,不怕苦不怕累。

    可是真到了目的地了,心里就胆怯了。

    还没开始干农活呢,他们就被接下来要住的环境吓了一下。

    厕所在最边上,

    旱厕,敞着蓬对着天,进去之前先喊几声,以免里面有人遇着尴尬,

    有个男知青刚来有些水土不服,问了一下厕所的位置就冲到里面解决大事。

    聂怀远他们老远就能听到这人身体在释放的声音。

    上吐加下泄,噼里啪啦,稀里哗啦,

    听得几个新来的知青脸都绿了。

    再说说居住的宿舍,

    宽敞是宽敞,

    站在门口,一眼就能看到屋子里有什么。

    一个大通炕,一张桌子,一个装不了多少东西的破木柜子,还有几条用破柴火钉起来的长条板凳。

    “你们收拾完了吧,过来吃饭吧。”

    估摸着新来的知青收拾完行李了,老知青代金玉过来热情的招呼他们。

    代金玉今年19岁,就是辽省本地人,比程颂宁他们早一年下乡。

    作为一个女同志,性格爽朗不做作,办事情很麻利,知青点的人都很信服她。

    代金玉叫完女同志,又去男同志宿舍门口,

    刚要说话,就看到聂怀远脸色铁青的站在宿舍门口。

    “聂同志,你脸色好差,是身体不舒服吗。”

    聂怀远见门口有人,立马变换了神色,

    “我没事,就是刚才收拾铺位,被呛到了。”

    代金玉明白了,

    她笑着对聂怀远说,

    “辽省这边睡的是土炕,有尘土正常,你们的房间在来之前给你们打扫过了,放心住就行。”

    聂怀远点点头。

    放心住?

    他真不放心,不光不放心,还有点后悔。

    难怪原身不愿意下乡,就这条件,他们太傅府的杂役睡得都比这好,

    还是这么多人一起睡,

    想到这里,有洁癖的聂怀远就感觉全身不自在。

    不行,他要想办法,就算是人不能走,他也要改善生活条件。

    就在聂怀远心里筹划的时候,又一晴天霹雳的消息砸在了他脑袋上。

    ......

    第一天来知青点,先到的老知青给他们准备了晚饭。

    一小筐玉米面饼子,一盘野咸菜炒鸡蛋,一盘蒸茄子,还有一盆已经看不出材料的豆角焖南瓜。

    除了鸡蛋,一点荤腥都没有。

    程颂宁有心理准备,看到这饭没吭声。

    李晓萍满怀期待的出来,

    看到桌上的饭菜,眼中的光就暗了。

    代金玉假装没看到新来知青脸上的表情。

    等到大家坐下后,代金玉就开始介绍村子里情况。

    “你们新来的几位同志可是赶上好时候了。正值秋收,老乡家的茄子豆角吃不完,所以就分了我们一些,这茄子就是隔壁刘婶子送来的。”

    李晓萍忍了忍没忍住。

    “代知青,你们在村子里就吃这个呀。”

    代金玉笑着说,

    “当然不是,”

    没等李晓萍松口气,代金玉就接着说,

    “也就是今天你们来了,我们才做这么多,平时我们都吃一个菜的。”

    “啊!”

    不光是李晓萍,别的知青也惊了。

    连点荤腥都没有,还就吃一个菜?

    代金玉拿起旁边的玉米饼子。

    “知青刚来的第一个月,村里会给你们补贴口粮,等你们适应环境了,你们就需要通过劳动挣工分换取钱票和粮食。桌子上的这些干粮是我们这些老知青为欢迎你们请你们的。从明早开始,你们就需要交粮食,大家伙轮流做饭了。”

    坐一旁的张新莲听完后开了口。

    “代知青,是交一样的粮食大家一起吃吗?”

    那这样的话,她吃不过那些男知青怎么办。

    代金玉摇摇头,

    “不是,你能吃多少就拿多少,放在自己的茶缸或者饭盆里。用同一个锅煮。咱们知青点后面有块自留地,是老村长特批下来让我们种菜的。大家都可以吃。”

    听代金玉这么说,张新莲松了一口气。

    大家说说笑笑,开始吃饭。

    新知青普遍吃的都不多,

    他们都是城里的孩子,就算是家里的菜没有荤腥,也是愿意放油的。

    知青点的饭菜,玉米饼子辣嗓子,茄子豆角没味道。

    李晓萍吃了几口就不吃了,她包里还有鸡蛋糕,才不吃这些和猪食一样的东西。

    聂怀远皱着眉头,强逼着自己吃了几口,

    比起曾经被庶母关到柴房饿肚子,他能吃的下这些糠菜。

    老知青们吃的很香,现在有的吃就不错了,记得他们刚来时候,正好赶上饥荒年,差点要啃树皮了。

    又没花你们的份额,还嫌弃饭不好吃,矫情。

    m.zwWX.ORg入海鱼的七零:高冷男知青处心积虑想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