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都市小说 - 精讲《弟子规》在线阅读 - 重视个人德行的修养

重视个人德行的修养

    一、古时候的圣贤,随时随地都在用他的行为、仁慈的心性来感化和教化大众。真正能做到“做之君,做之亲,做之师”。

    为官一方,“做之君”就是要领导好这个地方的大众。周文王在修建宫房时挖出一堆白骨,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摆上香,重新安葬。子民看了就想,文王对去世的人都能如此恭敬,那对活人更恭敬了。这就是“做之君”的表率能影响大众,乃至为后世做模范。

    “做之亲”就是要养育这个地方的大众。现在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很多,我们要用知识、技术服务大众、养育大众,这样就会越来越好;而不是上了如此多的学,是为自己要大房,为自己要好车,这种观点就把我们服务大众仁慈博爱的心思毁掉了,贪念就会出来。

    你看,中国原来有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中国人没有要过版权,心量多大。

    我们要学习古圣先贤的心量,那是惠及世界的心量;而我们现在人的心量,你要我的东西,给钱就可以,量小福气小,让我们不能去把自己服务大众的心量和帮助大众的技术推广开来。所以“做之亲”做不到。

    “做之师”是要教这个地方所有大众怎么样做人,我们现在也看不到了。

    现在很多人出去打着父辈的招牌,实际是在辱没祖德。我们远思要弘扬祖宗之德,近思要掩饰父母之过失。可我们现在人不会扬祖宗之德,天天扬父母的过失,说父母这也迂腐那也迂腐,天天说父母不好。

    我经常讲,当你想忤逆、谩骂父母时请三思而后行,哪三思?第一,是你生的他,还是他生的你。如若他生你,从父母命而行之;如要你生了他,那你就可以教育他。第二思,思父母养育之恩。思及父母一点过失,就抱怨至极,却忘了父母长期的生养之恩。第三思,思父母忧虑之恩。你上学去了,父母在家提心吊胆,为你担忧。就像我们家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我爱人在家哭了一天,说担心老师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肚子饿。你看一个母亲慈悲到了极处!

    当你每次冲撞、谩骂父母甚至想杀害父母时,想想这三思,可能就对自己的心态有所调整。我们一定要思父母之恩德,父母之过错切不可言说。为什么?言父母过,孝心已失。不听父母之言,不从父母之令,那就麻烦了,你到社会以后就可能不从领导之教,不服国家之管。

    夫妻之间的相处也要注意,喜新厌旧要不得,夫妻相处,久而久之如同陈酒,越陈越有甘甜之味。真正的夫妻,你不担心你的钱被老婆骗走。可我最近就碰到一个朋友很有意思,他娶了四个老婆,虽然都没领结婚证,但每个老婆都给他生了孩子,他给每个老婆开了店铺,生意非常好,店铺的名字都是这几个老婆的。可没想到他出了趟国,等他回来的时候,店里所有的财产全部转移完了。结果老婆不是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的,财产不是自己的,到头来,他啥也没得到。这就是玩火者必自焚啊。

    二、我听一个朋友讲荣毅仁先生生前最喜欢的名言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和天下任何人都要结缘,这叫上等缘,人脉大于财脉,量大福大,从他身上就可以看到荣氏家族的福德,心量所致;他享的福是什么?下等福,他们家的电视都是用了十几年的电视。我们现在人呢,恨不得天天换,好像比别人还有钱。

    如此多的模范人物在为我们做形象教育、言词教育、德行教育,我们没有看到,可我们学换老婆、换老公这种不好的行为怎么学得那么快?

    所以我们要“外思济人之急”,就是经常想想别人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帮助的,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大家;“内思闲己之邪”,对自己、对内,“闲”是防范,就是一定要懂得防范邪知邪见。要内思我们是不是想着做坏事,不努力工作,要观察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起心动念是恶的多还是善的多,随时随地觉察自己内心的变化。“务要日日知非”,我们务必要天天检点反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一天不知道过失,自以为是,这是大病。一天没有过可改,就无法进步,不能进步就一定退步。

    “能说不能做,人之师也”,他说得非常好,虽然不能做,我们也可以把他当老师看待,因为他讲的东西对我们有益处;“能说又能做,国之宝也”,你看孔老夫子,国之宝,至圣先师,那都是我们该学习的,如果我们攻击他那就是错了。

    很多人跟我讲,外面有很多攻击性毁谤性的言论,我说不必介意,不仅如此,当这些嫉妒你攻击你的人再来找你时,你还要对他好好的,还照样帮助他,这样就把他感化过来了。没必要痛苦也没有必要回击,如此多的老师天天在你身上找缺点,找毛病,这是希望你当圣人,我们感激都感激不来,哪儿还有反感和反击的心思呢?所以内心世界如果是清静慈悲的心态,就绝对不会因为别人赞叹或攻击而有所变化,这样祝贺你,你容易成就。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所以《弟子规》讲了了不得的事情,我们老认为它很简单,小朋友学的东西,其实太深奥了。我们要真正明白,也不至于发生很多悲剧,要重视个人德行修养的改进,注意感化引导少年儿童纯洁心态的发展,这样才是非常好的事情。切不可让喜富嫌贫,喜新厌旧的心态助长了我们的贪念、嗔恚和愚痴。谦德弘愿的精讲《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