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在线阅读 -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 第29节

科举文里的早逝原配 第29节

    赵氏依旧忧心忡忡,总觉得嫁也不是,不嫁也不是。

    嫁的话,显而易见的那么些麻烦。不嫁的话,那春草就退婚三次了,还哪里能找得到好人家。

    而且,那田生为了春草断腿,退亲这样无情无义的事情,无论是春草还是郑家都做不出来。

    “只要你家春草坚持住,那田家姑娘还能怎么样?如今,田家姑娘这般闹死闹活的,不是已经让田家父母生了要和其断绝关系的想法了吗?”

    “若是田家姑娘和田家能断了关系,那就更好了。”

    这话,仿佛一道光,瞬间劈开了赵氏脑袋里面的混沌。

    是啊,既然都闹到这样地步了,还不如就让她们断了关系,那不很好。

    若真是如此,那田家家里关系就更简单了。上面就一对性子好的公婆,而且田家老父妻两个还能干得很。田生也是山上地里的一把好手,又对春草好。

    那这桩婚事就再好不过了。

    赵氏当即就在心头琢磨开了,她低着头思考,越想越觉得就应该这样做。

    这件事情不应该让春草知道,就她去和田家说。自然也不会直接说让人家彻底和女儿断绝关系,就说她做母亲的担心,担心以后女儿受欺负。让田家父母自己主动决定要断绝关系。

    越想越是激动,赵氏就借口去做饭了,然后一边做饭一边思索着具体该怎么说。

    郑刚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郑氏突如其来的激动,他此刻目光已经落在了院子里的枇杷上了。

    他们家种的枇杷又大又甜,在村子面都是出名的。

    往年卖枇杷,大家都抢着要他们郑家的。

    他们郑家的枇杷那都是他们精心侍弄的,个个都是好的。让人吃了还想吃,吃了今年想明年的。

    往年从来不用为枇杷的出路发愁过,那都是才下树,就已经被抢购一空了。

    可是今年,却是无人问津。

    好不容易来了个雷山,却还压价,压得如此厉害。

    林悠悠想着这么好吃的枇杷,如果最后卖不掉,全部烂掉不是太可惜了。

    她也看着枇杷,想着如何能够帮到郑家。

    那个钱成才的影响都在县里头,那出了县不就好了。

    去旁边的县卖呀!

    想到旁边的县,林悠悠就想到了旁边新建成的那个码头。

    那里很是热闹,过往商旅也多。

    而郑家的枇杷真的是新鲜水灵,卖相上就很过关了。而味道呢,也是很赞的,只要有客源,不愁卖不出去。

    在那个码头上,来往的都是过路的人,谁知道卖枇杷的是谁,哪里还管一个卖枇杷的得罪了谁。

    越想越觉得可行,林悠悠当即转头道:“舅舅,去白水县的码头卖枇杷吧。”

    枇杷村离那码头还比梨花村离得更近一些,找个牛车来,一个时辰就能到,早上早些起来过去卖就成。

    郑刚目光嗖的一下从枇杷那里收回,转过头来,认真的看向林悠悠。

    在想着林悠悠说的话,然后问道:“那里会有人买枇杷吗?”

    卖东西,郑家人倒是不怵,毕竟郑家人平日里就是靠走街串巷卖小玩意赚钱的。

    所以卖东西倒是不怕,就是没去过白水县的那个什么码头,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买。

    郑氏如今却是极信林悠悠的话,因此听了郑刚的话,伸手就在对方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反正如今已经这样了,再不想办法,枇杷明天品相就差了。这样热的天气,再耽搁个一两天,那直接都可以扔了。”

    “这般,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现在时间还早,赶紧将这两筐拉过去试下,能成那就是大好事。不能成,也不费什么的。怎么样,也比你们一家人全坐这里唉声叹气强吧?”

    这话说得有理,郑家人顿时都点了头。

    郑刚也不再犹豫,也不想七想八了,当即起身来。

    “老大你去你大闺女家,让兰姐儿帮着将她大伯家的牛车借下,大概傍晚就回,给他算五文钱。”

    “好的,爹。”

    郑家老大也是个利落人,应了声,就大步出去了。

    郑刚也开始整理那两筐枇杷,想了想,又去摘了一些枇杷叶,放在枇杷上面盖着。免得待会一路上,被太阳给晒干了,影响卖相。

    这样一看,确实是卖过东西的人。

    林悠悠想着待会有牛车去,就伸手悄悄的拍了拍郑氏的手,小声道:“娘,我们也跟着去码头看看吧。爹不是还想再码头上卖吃食,趁此机会,我们也跟着去考察考察。”

    郑氏顿时也心动了,反正是自家弟弟,一家人也就不客气了。她上前和郑刚说了两句,就见郑刚笑着点头了。

    这般,这事情就定了下来。

    不一会,郑家老大就赶了一辆牛车过来。

    牛车看着有些简陋,说是牛车,其实就一头牛,后面固定了一大块木板。

    但这在乡下地头已经是极好的了,牛可不便宜,即能帮忙耕地,还能帮忙运货拉人,没有二十两下不来。

    而这辆牛车是郑家大孙女郑兰夫君的大伯家的。

    她大伯家是镇子上一家布坊的账房先生,因此才能攒下钱买这辆牛车。

    平日里自家用,但也对外租赁。

    郑刚一看到马车来了,当即抱起一筐枇杷放到了牛车上。

    另一筐则是郑老二给抱着放到了牛车上。

    郑刚看了看,然后道:“老大和老大媳妇跟我一起去。姐姐和侄媳妇也一起去。”

    这个大家都没发表意见,纷纷走到门口来,目送着牛车走远。

    林悠悠还是第一次坐牛车,一开始还觉得新奇,在心里想着这可是敞篷车,空气多好啊。

    但是很快的,她的心情就不美丽了。

    因为牛车实在是太颠簸了,给颠簸得林悠悠觉得自己都要吐出来了。

    然后,林悠悠就没心情观看两边的美景了,而是乖乖的坐着,靠在郑氏的身上,让自己不那么难受。

    郑氏看到林悠悠脸色发白,也是担心得很,伸手搂着对方,让对方靠着自己。

    “早知道你不能坐车,就不要跟来了。”

    “没事,还不适应,多坐坐就好了。”

    枇杷则是由郑刚和郑老大一人一个抱在怀里,否则在车上给这样颠簸一下,那就伤了。

    感觉过了很久很久,牛车才在一个城门前挺下来。

    林悠悠顿时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来到这个古代,她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镇子上了,还是第一次来县城。

    下了牛车,她看了看县城。

    只见城门高一些,城墙是用石头砌成,上面有士兵站岗,门口也守着士兵。

    人们排着队,依次入城。

    林悠悠就跟在郑氏身后,很快就轮到了他们。

    守门的士兵,扫了他们一眼,就让他们进城了。

    现在是太平时期,所以城门管得都不严。但是晚上到点了,城门还是会关的。到了第二日,天亮了才会再开起来。

    这些都是听旁边的郑刚说的。

    郑刚好歹走街窜巷,到处去卖货,见识还是会多一些的。

    几人进了城,找人问了路,就往码头的方向而去了。

    因为这边建了码头的缘故,白水县越发热闹了,很多外县的人跑过来做生意。

    根据刚才问的路,行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还未走到码头,就已经能够感受到那边的人声鼎沸了。

    顿时,郑老大赶车的速度更快了。

    到了近前,发现这边有好些衙役走来走去,像是在巡逻。

    到了码头入口处,却是被拦了下来。

    “你们是来做什么的?”

    这阵仗,倒是将人吓了一跳。

    郑老大被这一下,腿都忍不住打抖一下。

    还好这个时候郑刚面前保持了一下冷静,回答道:“官爷好,我们是来卖枇杷的。家里种的枇杷,听说这里有个码头很热闹,就想过来看看。”

    听到此话,那衙役就看了看车上的枇杷,点了点头,指着另一边道:“牛车停到那边去。”

    大家顺着那人指的方向看过去,就看见那里停了好些车,有牛车,骡车,马车,驴车。各式各样,有富贵的,也有普通的,也有简陋的。

    既这般,郑老大就将车赶了过去,规规矩矩的停好。

    然后守在那边的衙役,有发给郑家一个木牌,到时候凭借木牌上的号数过来领车。这样就可以避免,车被人给顺手牵羊牵走了。

    将车留下,郑刚和郑老大就一人背着一筐枇杷往码头那边去了。

    一边走一边看,林悠悠也发现了。若是要从码头往外运货的车,那可以往里面去,但也是按照一定的线路走的,不是乱走的。

    这倒是个好办法,不然挤挤嚷嚷的,怕是容易出乱子。

    这个明明是新建的码头,但此刻却已经初具规模,很有秩序了。

    进去后,果然这里有很多人摆摊,但也不乱,分列两边,不会挡在路中间,也是有衙役看着负责的。

    郑家人看了看,就选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准备将筐子放下。

    只是筐子才从肩膀上拿下来,还没放地上呢,就有一个衙役大步走过来。

    “干什么的。”

    声音很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