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宋家小娘子在线阅读 - 宋家小娘子 第127节

宋家小娘子 第127节

    “我都记下了。”传家点点头。

    方同舟在一旁看着,暗自唏嘘,好大的手笔啊。

    “方姐姐怎么看傻了眼?”宋思意眼睛里?带着调侃。

    “只是觉得,妹妹你可真有钱。”方同舟看着宋思意眼睛不眨地大笔大笔挥洒着银两,签下了一个又一个契约。

    “呵呵。”宋思意捂嘴一笑,举着那些契约说道,“这些都?是投资,未来也都是钱。你要相信我的眼光。”

    “投资?”方同舟不太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歪着头不理解。

    “做什么事都?有风险,生意也是如此。你要相信我的眼光。”宋思意也不解释,而是带着方同舟来到了另一处铺子。

    “这间?”

    传家上前推开门,“这间铺子一共两个门面,算是比较大。”

    “这间铺子,以后就是高鸿县的医馆。”宋思意看向方同舟,“这里?我要交给姐姐来做,你愿意吗?”

    “啊?”方同舟有些诧异。

    “到时候,姐姐就尽心培养接班人。一个县没有一家大医馆可不行,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宋思意冲桌上吹了一口气,顿时尘土飞扬。

    虽然破败很久,但是重新修缮一些就好。

    因为高鸿县的发展太差,买下这些铺子,根本没花什么钱。

    传家有多跑了几趟,雇佣了?不少人。

    至于?高鸿县的老人和小孩,宋明诚和宋思意也有别的安排。

    小孩最好是要念书明理,倒不是说一定?要科举,只是屁大的小孩,不找点事做,也只是满街捣乱。

    宋思意办了?一个免费学堂,并且注明是只要是高鸿县户籍的人,十?岁以下,就可以直接来上学。

    当然只是不收束脩,吃饭是不管的。

    不过光是这一点,就吸纳了不少人带着孩子慕名前来。

    至于?那些年龄大的老人,宋明诚给他们安排了打扫的活计,虽然费用低,但是额外?保证他们一餐。

    整个高鸿县的大修缮,就这么如火如荼地开工了。

    修路的,修房子的,成日里乒乒乓乓。

    大人们忙着做徭役,赚银子。

    老人们也有所依仗。

    小孩子们进入了?学堂里?,不仅学习科举知识,也学习算盘、木匠等等活计。

    不少妇女从家里?出来,进入了?新开的婉衣轩的教坊。

    这样一来,高鸿县户籍上的人越来越多?,原先搬走的原住民又愿意回?来了?。

    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宋思意只能是做个筹划,剩下的东西都要交给大哥和明诚去实践。

    “若是按照这个方法,高鸿县想要变好,不成问题。”传家感慨道。

    宋思意却摇头,对传家的想法纠正?,“远远不够。真的要把一个地方变繁荣,要长久努力,这些只是一部分。”

    就比如,原先的高鸿县也不至于这么落魄,但是一场洪涝,就将前人的努力毁于?一旦。

    多?少人,多?少房屋在那一场洪水中消失,辛苦也付诸东流。

    “我知道你的意思。”宋明诚眼眸深邃,望着远处的河流,“等这里?人渐渐变多?了?,我就征徭役加固堤坝,疏通水渠。”

    将一切不稳定扼杀在摇篮里?。

    宋思意点头,“大哥,你别那么辛苦。多找些办事妥帖的人,一个人可撑不起高鸿县。”

    “我知道。”宋明诚笑了笑。

    宋思意又转头看向方同舟,颇有深意地说道,“方姐姐,辛苦你多?照顾我大哥,下次和我哥一道来京城。”

    第132章

    “铛, 铛,铛……”

    周嘉时神色凝重地看向远处皇城的方向。身边的宋思意经?历的少,但也知道意味着什么。

    他?们对视一眼,又看向皇城的方向。

    街上的人步履匆匆, 面?色凝重, 很快就变得萧条起来。

    这一切的缘由都是大靖帝崩了。

    这一年多,傅景昭的声?势威望日?趋强盛, 比起之前还有两个王爷争抢位置, 现如?今已经?没有对手了。

    继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趁着这个时间点, 宋思意也依然冷静地把余声?声?趁乱送了出去?,往江城府走了。

    江天城这一年倒是没有放弃找余声声?, 但是依然一无所获。

    余声?声?一直安安分分地在宋思意的酒庄上安心带孩子,做些简单的活计, 比如?做膳食这些。

    现如?今局势乱,官员们忙得脚不沾地,就连江天城也晕头转向。

    此时离开, 正是好机会。

    余声?声?带着自己的女儿走了, 对宋思意的恩情可谓是感激涕零,打算到了江城府安心做事, 把孩子带大。

    傅景昭要登基。

    周嘉时作为翰林院的人,又是傅景昭的人, 未来前途一片大好。

    宋思?意也安排了下面?,让他?们在这种关键时刻关紧门户,少说多做, 免得出了幺蛾子。

    七天的时间, 傅景昭顺利登基。

    朝堂也渐渐稳定,傅景昭也顺势颁布新政。

    第一条是鼓励寒门弟子科考读书, 特意在各地建立官方学舍,降低束脩,适龄学子都可以上学。

    第二条是扩大女子商盟的影响力,除去?京城和江浙一带,陆续推广,让更多女子有机会走出宅门。

    这两条推行得很艰难。

    第一条伤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毕竟学识书籍都垄断在世家大族手里,他?们不愿意分享出去?,培养一些跟自己作对的人。一旦广开学舍,这样的局面?就被打破。

    好在近几年寒门崛起的快,第一条推行艰难,但不至于?完全推行不下去?。

    至于?女子这一条,阻碍的就更加严重了。

    原先在京城和江浙一带发展的时候,就有些阻力。

    但是像江浙一带本就以丝织业等为主,女子织布绣衣已经?是常态,几百年都是如?此。

    所以阻力小一些。

    至于?京城,都是大生意。

    那些女子做些小产业,在那些个达官显贵眼里,根本翻不起任何风浪。

    权当是小恩小惠,也就没怎么开口。

    现如今一下子要往整个大靖推广,可不就要了那些老臣的命了!

    整个大殿站满了人,穿着红彤彤的官服,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不一,分成了明显的三?派。

    一派是以世家贵族为首的官员,他?们主张延缓新?政,并且提出了较多的反对意见。

    另一派是以周嘉时等人的寒门子弟,多数是傅景昭的心腹,提出加快新?政的步伐,并且与另一派人展开了激烈的唇枪舌剑。

    最后一派是墙头草,站在堂上不言不语,选择了明哲保身。

    “陛下,臣以为不应该让女子过多的参与什么女子商盟,这会毁坏根基。女子情感用事,容易导致家宅不宁。”

    “陛下,臣以为,女子历来主内,一旦她?们过多主外,就会导致内外不协调。”

    两个谏臣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强硬的要求傅景昭不要开设过多的女子商盟。

    “陛下!”周嘉时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臣有一言。”

    “爱卿请说。”傅景昭抬手示意。

    周嘉时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就两位大臣所言,臣不敢苟同。”

    “这……”底下的人开始窃窃私语。

    周嘉时不慌不忙说道,“虽然历来男子主外,女子主内。那主要是因为女子力小,不方便?打猎。而现如?今,发展商业,开小商铺,绝不仅仅依靠力量,更多的是智慧。”

    “女子愚笨,那岂不是交给她们更加容易败坏事情。”另一大臣冷哼一声?,显然不满周嘉时的发言。

    周嘉时唇角微勾,欠了欠身,继续说道,“男子从小读书明理,自然会知道的更多一些。但是,女子商盟就给了这些女子机会学习精算,学习技艺,有何不可。再者,以绣花而言,这位大人的智慧尚且不及那些绣娘。可见是否愚笨不在于男女分别。”

    “你?!”那大臣气的吹胡子瞪眼。

    “陛下!”周嘉时转身继续对傅景昭说道,“本朝国库历来空虚,但是近些年来,因为女子商盟带来的税赋非常可观。这些东西户部最为清楚。”

    “没错。”傅景昭含笑点头,“户部呈报上来的情况非常详实,的确颇为可观。”

    新?政的事,傅景昭和周嘉时早就商量好了。

    傅景昭作为先锋,率先向旧派发起进攻。主要是周嘉时的妻子宋思?意是女子商盟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他?开口,最为合适。

    “臣虽出身世族,但是也曾亲自下地。村里的男女老少不会因为是女子就可以不侍农活。”周嘉时胸有成竹地说道,“可见,做活不看男女,只看是否需要以及能不能做。”

    “荒唐。”

    “先不说天下子民,不论男女,都是陛下的子民,是我大靖的臣民。本官夫人就是女子商盟的盟主。她?会用硝石做冰,会将鸡蛋打发成沫,她?接济穷人。一桩桩一件件又是那位大人觉得自己就能做的更好了?”

    “再者,你?家中可有产业,是不是夫人在打理?都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是穷一些的女子,自己有了铺子,和你家娘子有什么区别。”周嘉时讥讽一笑。

    许是一向以温和示人的周嘉时难得的咄咄逼人,又或许是周嘉时据理力争的神态太过于?激烈,世家贵族的不少人都不敢贸然上前。

    “微臣也受过周翰林的夫人的帮助,臣以为,只要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小孩有所依靠,不论是不是女子商盟,都应该推广。”说话的是另一个寒门子弟。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