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历史小说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在线阅读 -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722节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722节

    虽然说更多的原因还是大环境的问题,不过不得不说,很多国企老总们真是让人看不上眼。

    他们其中有些人,根本就是一群只会吃现成饭的无为之辈。

    以前工厂还算景气的时候,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变着方的吃个脑满肠肥。

    现在一看厂子坚持不下去了,就想用这些歪门邪道来逃避自己的罪责。

    本来现在也流行将经营不善的国有资产转让,这样他们算是减轻了损失,上面也就不会怪罪下来。

    现在倒好,趁着这个机会就把主意打到了陈江海这里。

    明显是要把秋海当做冤大头。

    平心而论,虽然让秋海帮忙处理这些国有资产的确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些国企负责人们的态度,实在让冯宗贤有些看不过去。

    尽管冯宗贤为官一方,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大局而做出妥协,可是今天这个私人的饭局上面,他却有些不吐不快。

    “这些家伙想的可真好啊!老刘,我就想问问那些个找你的负责人们,他们到底是有多么脸皮厚啊,居然好意思开这个口?”

    “找秋海收购他们那些破厂子,他们也配!就他们那些落后的设备,还有一群老爷兵,秋海收购过来有什么用?不是摆明了给秋海增加负担。”

    此话一出,刘明宇有些诧异的看了自家这个老同学一眼,突然不知道为什么冯宗贤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正主陈江海还没说什么呢,先被自己老同学给怼了一顿。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的老同学不是针对他,而是在就事论事。

    不过按理说能够做到冯宗贤这个位置,这些话也没必要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啊!

    于是他又飞快的看了一眼陈江海。

    看来二人之间的情谊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深厚。

    此刻的冯宗贤明显就是站在陈江海的角度在考虑问题,而不是一个当政者。

    刘明宇突然有些羡慕冯宗贤。

    到了他们这样的位置,还能拥有这样真正交心的朋友,实在难能可贵。

    “刘主任,你能简单介绍下这些厂子都有哪些,基本什么情况?”

    陈江海倒是没有冯宗贤那么大的反应,不紧不慢的开口问道。

    其实从知道刘明宇身份的那一刻,陈江海就已经猜到了一些东西。

    而且,他也能理解这些国营电器厂。

    还是那句老话,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这次秋海和外企联盟的竞争风波,的确让这些本身就缺乏竞争力的国营电器厂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向上面求救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这些国营电器厂的老总们,陈江海当然不会有太多的同情,只是苦了那些工人们。

    一旦他们所在的工厂倒闭,这些工人们接下来的生活就艰难了。

    所以有可能的话,陈江海还是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

    随后刘明宇便大体说了几个厂子,有京城通县那边的,有津港那边的,南方这边几个也是在一线大城市。

    “好,我答应了。”

    根本没有进一步的询问,陈江海直接答应了下来。

    这一下子反倒是把冯宗贤和刘明宇给整懵逼了。

    两人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陈江海,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只听了听这些厂子的名字和大体位置后,陈江海便一口答应了。

    这些厂子已经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谁来看这都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陈江海自然更明白这些。

    他本身同意收购也不是看中这些厂子的价值,而是他们的地皮。

    随着华夏经济的不断腾飞,房地产市场必然兴盛。

    这些国营电器厂所在的位置都是一线城市,以后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现在囤积起来以后就是几倍,几十倍的增长。

    不说其他,就说京城通县那个厂子,占地足足有上百亩,哪怕以后也只能算是京城郊区,位置也是在五环之内。

    利用好的话,价值自然不用担心。

    “陈总,能说说为什么吗?你真的能令这些厂子起死回生?为你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刘明宇现在真的有点好奇陈江还是怎么想的。

    虽然这是他想要的结果,可事实上一开始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毕竟只要是一个有脑子的人,就不会答应。

    偏偏陈江海却答应得如此爽快。

    要知道为了能说服陈江海,刘明宇其实做了很多功课,结果一个都没有用上。

    他也看得出来了,陈江还绝对不是那种头脑发热就会没脑子下决定的人。

    相反的,陈江海绝对是那种走一步看三步,非常精明的人物。

    也许,这里面有他们看不透的东西,恰好被陈江海看到了,所以才会答应的如此爽快。

    陈江海摇了摇头,直言不讳的说道:“这些厂子是必将被淘汰的,想要让他们起死回生比登天还难!”

    “除非跟我们秋海集团实行一样的规章制度,拥有先进的设备,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我还不如重新建立一个新厂子来的轻松,我真正看重的是他们的地皮。”

    虽然陈江海说的很直白,可是因为眼光的局限性,无论是刘明宇还是冯宗贤都有些无法理解。

    二人都用一种诧异的目光看着他。

    刘明宇忍不住问道:“地皮?那能值几个钱呀?只要你有钱建厂,很多城市都是欢迎,要地给地,要人给人。”

    这时候的华夏还处于起步发展状态,招商引资依旧是热火朝天,所以好多地方的地皮很容易拿到。

    而且为了招商引资,当地往往会开出各种丰厚的条件。

    牌子越响亮的企业,拿到的政策往往是越好的。

    像秋海这样的企业,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所以在两人的眼里,这个时候的地皮真的算不上值钱。

    第1975章 惯用的伎俩

    “以后你们二位就会明白的,我们国内人口太多了,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农村人口要向城镇迁移,所以城市会不断扩大。”

    陈江海也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说太多。

    至于眼前的二人相不相信,能不能悟通这个,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现在的地固然好拿,但是很多好地皮已经被这些国营企业所占。

    有这个机会收购这些地皮,陈江海就不会放过。

    而且对于陈江海来说,与其等这些工厂破产之后让别人来处理那些职工,还不如让他自己来。

    至少陈江海能够保证,不会亏待这些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的工人,会想办法给他们一个出路。

    刘明宇虽然还是没法完全消化陈江海的说法,但心中仍然感慨不已。

    首先他觉得陈江海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

    而且也惊叹于陈江海的魄力。

    不愧是世界五百强的老总,有了属于自己的判断之后,立即就会去执行,而不是瞻前顾后。

    “陈总,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我回去通知他们,到时候直接来秋海集团商谈是不是就可以?”

    不管怎么样,刘明宇的任务是完成了。

    至于其他的,他就懒得多掺和了。

    陈江海随即又提醒了一句:“对,到时候让他们直接跟我们秋海联系就行,回头我会专门成立一个项目部负责这个事。”

    陈江海子给了一个明确的回复后,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

    只不过事后刘明宇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外面传言,秋海集团和外企联盟打价格战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甚至陈江海已经准备将在米国多年经营的股票卖出去来填补如今的亏损。

    可是他真实所见的陈江海好像并非如此。

    谈到收购那些个厂子的时候没有一丝犹豫,甚至给人一种财大气粗的感觉。

    而他相信陈江海绝对不是那种好大喜功,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所以,真正的真相恐怕是……

    刘明宇没敢再想下去。

    总之,陈江海给他的感觉就深不可测。

    他相信,经此一役,整个世界必将重新认识眼前这个年轻人。

    而陈江海也必将成为商业界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陈江海回到秋海集团之后,直接和岳宏盛说了这个事,让他去安排对接。

    如今秋海集团的配置相对是最完整的。

    收购的具体事项将由各个部门协调去完成。

    绝对不会让集团吃亏,甚至能够把价格压的更低。

    当然,这些事还是要低调秘密的进行,暂时不必大肆宣扬,让外界都知道。

    特别是外企联盟的那群人。

    陈江海还准备要狠狠的阴他们一把,给他们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