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耽美小说 - 摄政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3

分卷阅读153

    “你怎么一个人来了?”

    李奉恕皱眉:“我就是瞎了,自己家还不熟悉路?”他径直走向书桌,大马金刀坐下,“那就让他们俩来吧。”

    王修和周烈一对视,王修清清嗓子:“刚才你听见了哦?”

    李奉恕哼道:“鬼鬼祟祟,我就是真瞎了,你们俩也背不了我。”

    王修小心翼翼:“那……”

    “同意祖松邬双樨进关,渡海过山东境内进安徽,只能带三千人。”李奉恕板着脸,周烈却激动得两眼放光:“ 那臣通知宗政将军启用登莱港口舰队去大连卫接洽!”

    周烈大步流星走出研武堂,王修对军事一窍不通,莫名其妙也跟着兴奋。李奉恕淡淡道:“我那么像个喜怒由心的昏君?”

    王修一把抱住李奉恕:“老李是天下最圣明的仁王。”

    李奉恕摸索着,拈起毛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了几个字:“交给白敬吧。他不必忧心。”

    白敬盼到京营来的快马,周烈并未回信与他,只有一张纸,写着结构有些怪异,笔锋却天生矫健的八个字:

    不负天子

    不负君子

    白敬把纸张折叠,塞进盔甲。一张薄薄的纸,周全地护住他的心口,万无一失。

    第107章

    辽东关宁军渡海借道山东,宗政鸢上次建州围京时并未进京,这才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每年数百万两银子养出来的军队什么样。他由衷地赞叹一句:“我操,牲口。”

    关宁军三千人由祖松和邬双樨率领,急行军一路南下,直奔庐州。还未到庐州,接到消息,白侍郎领兵把高若峰三十六营堵在滁州,厮杀不下。关宁军立刻转进滁州,祖松大声喝骂:“现在要抢的是时间,哪个瘪犊子敢在行军路上抢东西耽搁时间,老子宰了他!”

    邬双樨神情不安:“总兵,高若峰怕是要拿下南京……”

    祖松咬牙:“都给老子撒开了跑!”

    白敬一捶地图,他必须做个决断,是把南京城中所有驻军全部拉出来跟高若峰在滁州决一死战,还是留一部分军队在南京城死守。高若峰烧了凤阳,断了能被招抚的后路,彻底跟晏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白敬看透高若峰的计划,他接下来要占庐州补充一番军资。绝对不能让高若峰缓上一口气,一旦高若峰占据庐州,威逼南京,再想铲除就难了。白敬和高若峰转着圈打了月余,铁了心跟高若峰打消耗战。高若峰被逼到极限,破釜沉舟,决定拿下南京。

    战势紧急,无论如何,必不能让高若峰过滁州。

    白敬亲自检查各营地火器配给,军旗在营地上方噼啪抽打。参将来报:“白侍郎,关宁军一营三千人到了。”

    白敬一蹙眉,然后迎出辕门。关宁军强行行军跑到滁州大营,队伍依然齐整,白敬心里一惊,倒是看轻了这帮人。首领是两个骑马的将军。一个身形胖大面色发红,一个英姿飒爽可惜脸上一道大疤。脸上有疤的应该就是邬双樨,那么胖大的是祖松。

    祖松和邬双樨一间白敬,也是一愣。白侍郎在成庙年间便声名在外,用兵狠辣诡诈,打仗杀伐骁勇,竟然看上去这么……斯文柔弱,一身素服,眼睛上还缚着一层黑纱。

    祖松和邬双樨跳下马,跟白敬一抱拳,快步往大帐中走。祖松铁靴跺地面:“必须死守滁州,否则南京就送给高贼了!”

    白敬点头:“所见略同。滁州失守,南京危矣。今幸得二位将军襄助,解了我的窘境。”

    祖松冷笑一声,用马鞭指指身后:“这帮玩意儿,也就杀人还行。”

    白敬命令参将安顿关宁军,一直未曾发言的邬双樨道:“白侍郎若不介意,我想看看你们的兵备。”

    白敬点头:“我正在检查此事,两位这边请。”

    高若峰意在冲过滁州进取南京,不傻的都看出来了。常朝时朝廷为白敬争吵不休,一派力主换掉白敬,一派力主逼迫白敬立刻出兵,或者增派监军。皇帝陛下听朝臣的慷慨陈词,听得坐不住。靠白敬能不能守住南京?小皇帝面色苍白,小手不停地发抖。南京如果失陷,他就真的罪无可恕。南京,还有太祖孝陵。假如孝陵被毁,孝陵被毁,李启烆,天地难容。

    久未上朝的摄政王突然出现在皇极门外,激流湍涌的廷议突然被插进一根定海神针,鸦雀无声。小皇帝一看见摄政王,热泪盈眶,差点站起往下扑。他没主意了,他害怕!

    摄政王伟岸的身影终于出现在皇极门外,渊渟岳峙,能为皇帝陛下遮挡一切风雨。

    摄政王没动,他身边的王都事先进殿,摄政王方才抬脚跨门槛。朝臣往两边一闪,王都事默默往前走,摄政王平稳地跟着往前。京中沸腾传闻摄政王身体不行,如今一见,毫无异样。摄政王威仪盛大,一步一步走向宝座。王修额角却有冷汗,宝座下的莲花台王修可无法上去,又窄又陡的台阶全靠李奉恕自己。在皇极门外王修悄悄捏了一下李奉恕的手,李奉恕手心全是冷汗。他其实紧张。

    皇极门内诸多朝臣的眼睛扎在摄政王身上,看着肃穆昂藏的殿下表情淡漠地走向宝座。王修仰头看着李奉恕,狂跳的心锤击嗓子眼儿。摄政王一步一步蹬上莲花台,平稳地踩着脚踏风度凛凛地坐下。

    王修吞咽一下,把心吞回胸腔。

    “孤昨夜一时兴起,命王都事前往兵部架阁库调阅所有对高若峰的战报。孤翻了一宿,诸位卿猜猜看孤发现了什么?”

    天神降临的摄政王只是平淡地坐着,臣子们依旧嗅到沸腾的煞气。太庙门口不能见血,那几个被吊死的尸体尚在他们的眼前晃。所有人噤若寒蝉,摄政王笑了。浑厚的笑声让皇极门内寒风四起。

    “孤发现,自高若峰犯上作乱以来,堂堂大晏帝国,竟然只有两个人让他吃过大亏。一个,是四川石柱宣抚使秦赫云。另一个,就是兵部右侍郎,白敬。”

    高若峰率军突击滁州,攻下滁州,才能进一步拿下南京。晏军是个什么破烂德行他再清楚不过,名为军人,实为贵族家奴。所以他纵横这么多年,几乎遇不上什么像样的对手。唯二两次差点丧命,一次在四川,一次在汉中。汉中那次白敬马上就要抓住他,几乎就是一伸手的事——晏廷突然宣布白敬通匪,捉拿白敬回京受审。高若峰自己都感觉到是蹭着白敬的手指尖逃得一命,不由得仰天大笑:皇帝老儿,我可不谢你!

    追着自己咬的对手回北京受死,高若峰的部队越发壮大。接连而来的问题却让他发愁:没有军饷。本来都是一帮跟着他出来混口饭吃的乡亲,没有军饷就无法稳定人心。三十六营打出旗号不犯百姓,可是真正的豪门大户全都有武装部曲,抢一次必有伤亡,还不一定能成功。三十六营接近哗变,高若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