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耽美小说 - 摄政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8

分卷阅读158

    人之术是积功德的,贫道帮鹿太医送去右玉。”

    谁出远门都不容易,平白让人抱这么死沉的东西一路从北京到山西,鹿太医是心肠直不是缺心眼,明白这是欠了权司监一个极大人情。他手里拎着几服药:“权司监此行去山西,根据我师兄送回来的信,怕是要路过疫区。这些药的方子是我师兄这几年在西北反复配试得出的,驱邪扶正最好不过。途径疫区就煎水服用。用完了也不要着急,药材都易得,即用即配。”

    权司监感动:“这样的药方子怎么好随意告诉我?”

    鹿太医哈哈一笑:“权司监莫担忧,我师兄正在西北推广防疫之法,权司监若是能一路上把药方宣扬出去,我师兄反而要感谢你。”

    权司监抱着包袱抱住的老沉的书稿弯着腰:“吴大夫大义,如此说来,我更要帮你们传递书稿了。”

    鹿太医深深一揖:“多谢权司监。”

    第二天一早,陈驸马的马车来接。权城背着来京城时背的旧蓝布小包袱,抱着一大摞书稿,上了陈驸马的车,拉种子的马车跟在后面。为避免惹眼,陈驸马没带多少人,轻装简行。细微晨光中,城门一开,马车迎着微露清风,离开北京城。

    离开北京城,一路过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所见景象越来越触目惊心。

    成批成批的流民,从南边往北跑。

    陈府家丁去打听,回来面色凝珠:“主家,这些人是从汝宁府怀庆府跑来的,说是躲兵祸匪祸。”

    陈驸马心想倒是跟研武堂提醒得对上了,白侍郎率领南京驻军把高若峰往山西驱赶,沿途平民可不就遭殃。

    难民扶老携幼衣衫褴褛虚弱不堪,看得权城流泪:“不是说白侍郎爱民如子?”

    陈驸马叹气:“战乱时候,谁爱民如子都没用,人不如狗。”

    权城进京时没遇上这种事,这么多年也就窝在钦天监种地,被挣扎求生的人间惨相挖着心:“连年兵祸匪祸,有谁种地!”

    陈驸马睁开眼:“权司监,慎言。”

    权城口中发苦:“不求盛世,只求太平。没有太平日子,九穗禾都没人种。”

    马车外有幼儿饿得哭,权城攥住衣襟:“摄政王殿下看得到吗?”

    陈驸马心里一动,长长地一叹,不知道为谁。

    马车又走了一段路,马车突然一停,陈家家丁大声呵斥,权城撩开马车帘子往外看,头皮一炸扎:一帮孩子在抢后面那一辆马车上的土豆。有个小小的幼儿,饿得抓起土豆就疯啃。

    权城惨叫一声:“别吃!”他几乎滚下马车,陈驸马伸手抓他,捞了个空。权城在地上滚了一圈,连滚带爬冲向第二辆马车,撕心裂肺地喊:“那土豆发芽了!”

    几个大点的孩子用小脏手往马车下划拉土豆,更小的抱起就跑。权城追过去:“别吃,求你们别吃!拿甘薯,拿玉米,别拿土豆!”小孩子一哄而散,口中衔着碧绿可爱的幼芽。

    权城一个也没抓住。

    陈家的家丁发了恻隐之心,觉得反正一车的东西,小孩子拿几个吃也没关系,故意减慢了速度。权城这个反应吓到了他们,不就是一些植物?

    为了到右玉就能尽快补种,马车里,大部分是有芽土豆。

    陈驸马清楚权城为什么发疯,他发现一些成年的流民看小孩子吃得脆香,跟着靠过来要抢土豆,果断一吼:“快走!把权司监架上来!”

    陈家的家丁看事态不好,再不跑不光土豆保不住,流民连马都会吃掉。他们把权城扔进陈驸马的马车,狠狠一甩鞭子,跑!

    权城抱着头蜷缩,剧烈颤抖。

    小小的孩子吃发芽的土豆。

    陈驸马看他拉风箱一样地抽泣,害怕他在颠簸中一口气上不来:“权司监,你冷静一点!”

    权城抬起脸,眼泪汹涌,牙齿咯咯打颤:“会死的,救不活了,会死的!”

    陈驸马没发觉自己也流泪了,又不知道怎么劝。权城面色像个死人:“我我我作孽了,我害人命,三清在上,三清在上……”

    陈驸马两只手捂着脸,嗓子紧得一声也发不出来。

    世道如此,三清能如何。

    白敬一路死咬高若峰。捉住高若峰,帝国有三四年的喘息时间。白敬靠着马鞍翻看地图,邬双樨担心这位白侍郎随时会昏过去。

    高强度行军邬双樨自己都不太行了,白侍郎脸上不仅没有血色,也没有肉色。研武堂还没有回信,摄政王的高压下兵部会配合,传令还需时间。白敬知道朝廷的难处,各处需要赈灾,再来兵事简直是要敲骨吸髓了。

    两难的境地。不打仗没有太平,没有太平没法种地。可是,没法种地,哪里来的军粮?

    邬双樨过来问:“白侍郎,您还好?”

    白敬笑着摇头:“没事,埋锅造饭之后马上启程。”

    邬双樨点头:“卑职明白,卑职吩咐下去,不得骚扰平民。”

    白敬几乎睁不开眼睛,往后一仰:“应该,也没什么平民了。”

    邬双樨一愣,白敬睁开眼:“此役事关国运,大家共勉。”

    邬双樨点头。白敬等邬双樨走开,抬手刷地给自己一嘴巴。脸上火烧地疼,把自己打醒。他掏出宗政鸢写的,一页一页翻。观其人必先阅其文,临出征之前,白敬跟王都事要宗政鸢写过的文章。王都事怔愣半天总算想起来宗政鸢写过的东西,难为王都事还翻出来了。

    宗政鸢字不错,就是这个文笔……白敬一面唾弃宗政的文笔一面看。宗政回忆自己当马匪的奶奶如何开山立寨,开垦山里荒田自耕自种。他得出个结论,如今屯兵多有弊端,这是因为军屯土地都被官员军官甚至大商人瓜分,把屯田兵当成自己私奴。军人就是军人,即便种田,也是为了军粮。既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干脆屯天子的田,种自己的军粮。

    初读之下全篇狂妄语,不知所谓。再读白敬冷汗涔涔,他仿佛看出宗政说到一个紧要的点上——也就是摄政王殿下能容得了这个马匪胡说八道!

    第三遍读,白敬想起右玉。摄政王殿下并未批示宗政的上疏,许久之后,却默许了右玉的存在。右玉现在土地谁的都不是,名义上直属朝廷,可是朝廷不敢多过问。

    若是右玉成功,天雄成军,可减黎民多少苦。

    摄政王殿下的心,真正有大仁慈。

    白敬一直在想,把高若峰捉住了要怎么办。叛贼层出不穷,高若峰不过是最大的那个,不是最后的那个。读了,白敬心中似乎有了个计划。跟高若峰交手这么多年,白敬彻底体会了自古秦兵多骁勇。如果山西天雄军成功,那白敬去陕西,行不行得通?

    现在说还太早。白敬把文章收起。宗政那不错的字迹和破烂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