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 耽美小说 - 摄政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14

分卷阅读214

    !”

    李奉恕根本看不见,抱两个小胖子更难平衡。李奉恕温声道:“你走我前面,一样的。”

    摄政王要听王都事的脚步声,两个小孩子都严肃闭着嘴。等摄政王抱着两个小胖子进正堂,坐下,小皇帝和曾森一边坐他一条腿。曾森小心翼翼:“殿下,我父亲来信了吗?”

    李奉恕搂着他:“来了。”

    曾森有点激动,瞪着圆眼睛:“他说什么?”

    摄政王微笑:“你父亲在福建分法赈灾粮,体恤百姓,果决骁勇,实属难得。此次福建大旱的赈灾举措,多亏你父亲。”

    曾森眼圈有点红,摄政王一顿,又道:“他问你最近过得好不好?”

    曾森扑进摄政王怀里,小皇帝摸摸他的脑袋。

    过一会儿,小皇帝打个哈欠,摄政王抱起他们,往卧房走。小皇帝喃喃道:“六叔,我想看吉祥班的。”太后肯定不让他看,他来求求六叔。

    小孩子图热闹,哪里看得懂。摄政王道:“也没什么稀奇,倒是李莺莺夜听琴哪里好点。”

    小皇帝快睡着了:“李莺莺?柳随堂说是崔莺莺。”

    王修在旁边走着,心里也奇怪,老李永远把崔莺莺记成李莺莺。

    “六叔上次去听戏,听得都睡着了,没意思得很。什么时候六叔带你们俩去看杂耍。”

    小皇帝很开心地迷迷瞪瞪咂咂嘴。

    午休小皇帝和曾森睡下,摄政王还有政事处理,所以柳随堂立在卧房中打扇。王修刚在研武堂坐下,门外京营的驿马到了。

    湖广总督找到了张太岳最后一个后人,自焚而死的张允修的遗孀及孙子,正用人护送上京。

    王修马上念给李奉恕听,李奉恕陷入长久的沉思。

    王修知道李奉恕在想什么,张太岳贵为帝师,位极人臣,统领朝政十数年,成绩斐然,死后族灭家破。王修听过张太岳和神庙的事。为了给天下表率节俭,元宵节宫中都不能点灯。夜里神庙偷着跑出宫看花灯,正撞上张首辅家极尽奢华的灯船顺流而下,两岸鼓乐齐鸣,欢声雷动。

    神庙站在岸边,目送那艘流光溢彩的灯船越走越远,消失不见。

    王修心里一动,慌忙低下头,又想起老李根本看不见。人与人之间的事,说不明白。李奉恕却长长一叹:“我身边的人,越来越危险了。”

    王修一愣,老李想的跟他不一样?李奉恕不疾不徐敲桌面,这是他的一个小习惯:“张太岳清丈土地,整治税收,断了多少人的财路,这些人就等着他死呢,不把他挖坟鞭尸,如何捞回自己被清丈了的土地。”

    李奉恕苦笑:“我也得清丈土地清查卫所屯田了。自从北京周围清查‘恩田’开始,这条路就没法回头,得罪人得罪到死。我是不怕,我又不要名声。只是我身边的人,全都危险了。尤其……是你。”

    王修不禁站起,走到李奉恕身边,李奉恕抬手轻轻摸摸王修的脸:“我得奋力活着,我一死,研武堂就完了。”

    王修飞快地一抹眼睛:“你都不到而立,说什么死啊活啊的!”

    李奉恕一笑,转而捏王修的脸:“只要有李奉恕在,研武堂无事,小财迷无事。”

    王修心里酸涩。李奉恕坐在窗下微笑,身上笼着不容置疑,抚养万物的赤金阳光:“李奉恕一无长处,只能为国士遮风挡雨,为财迷遮风挡雨。”

    王修把眼睛埋进李奉恕温热的手心里。

    “你在哪儿,我在哪儿。你说了,我是你的眼珠子。”

    张允修的孙子张同昶被湖广总督找到,一路快马加鞭往京城送。张同昶担心祖母承受不住。自安葬祖父之后,祖母一直抱着祖父的骨灰,要带着祖父回京城,回家。

    张同昶生长于荆州,对京城毫无印象。可是京城对于祖父祖母来说,是回不去的家乡。他幼时睡不着,祖母便给他讲京城,讲京城元宵节的花灯。祖父家里那时候有一条京城最大的彩灯船,每年元宵节都会出来。彩灯上扎着五谷丰登,喜象升平,三阳开泰,金玉满堂,福寿万代,灿灿的花灯仿佛皎月灿星降临人间。每年最期待彩灯船,只要彩灯船一出,京城欢动,小孩子跟着河跑。

    祖母抱着祖父的骨灰,跟张同昶坐在马车里,又一次讲到了彩灯船。她有那么一瞬间的确回到了少女时代,看到了那条船,眼神里熠熠地泛着皎月的光:“我当时……遇见你的祖父。他最不安分,不在船上,偏在岸边站着,对我笑。我那会儿不知道定亲的人就是他,吓坏了……”

    张同昶默默听着。

    在祖母的记忆里,也许永远有一条华光四射的美丽的船,宁静地穿过喧嚷的人群,悠悠地驶向远方,再也……回不来。

    那时,少年遇见少女。

    那时,一切悲苦都还没有开始。

    摄政王命人来荆州找,湖广总督其实一直知道张允修家就在荆州,只是不方便攀扯。张太岳得罪的人多了,谁能想到最终为他的后人竭尽全力四处奔波的竟然是被他打断一条腿的邹忠介公。这位邹忠介公没看到张太岳平反,到死都没闭上眼。

    据说摄政王殿下在武英殿上说,天日昭昭,人心昭昭。

    湖广总督心里就有数了。安稳妥帖地把张同昶和他祖母送进京。

    送走张家后人,湖广总督闭目沉思。张太岳在时全国土地清丈,仿佛一场风暴,席卷天下。他隐隐预感,这场风暴,又要来了。

    风雨飘摇的大晏,究竟要走到哪一步,是否经得起这旧年的狂风暴……

    列祖列宗保佑。

    大晏的列祖列宗,保佑大晏四方安宁,乾坤鼎盛。百姓和乐,国祚万年。

    第145章

    王修给李奉恕念奏章, 念出点经验。

    他比较希望李奉恕知道的奏章, 就念得声情并茂。当然,声情并茂也不能太明显,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不太想李奉恕关注的奏章,例行公事念完拉倒。李奉恕每次都是听着,不作表态。

    其实赵盈锐来当值也是念奏章的, 不过不念京营转达的驿报, 重要的研武堂驿报都得王修来。王修总结出这一套经验, 虽然老李总是静静听着, 他觉得还是挺有用的。转念一想, 忽然一惊,自己竟然沿着佞臣道路一去不复返了!

    福建总督胡开继参曾芝龙的奏章来了七八个,文笔一流,有理有据, 曾芝龙简直就是天下第一恶吏,贪污赈灾粮, 还不让胡开继查账。然而王修只是很简练地告诉李奉恕:胡建总督福开继参曾芝龙七个折子。

    李奉恕哈哈一笑, 没让他念。

    曾芝龙上书王修念得很优雅。曾芝龙在汀州府分派赈灾粮,用自己人往各各处州府运粮,盯着入库,盯着下发。陈同知深谙账目, 到